她和她的人生,就像一顆被世事精心打磨的鉆石。每一個棱面,都極致到璀璨耀目。
她就是“九球天后”:潘曉婷。

(潘曉婷)
靠著打臺球,她揚名海內外,拿了超過10個世界臺球冠軍獎杯。
今年剛滿40歲的潘曉婷,依然單身,還沒有結婚。
據統計,她的個人身家,早已超過10億元。

(世界冠軍潘曉婷在打臺球)

夢想成為畫家的少女
她的人生經歷,從1982年2月25日那一天開始。
山東濟寧某拖拉機廠的工人潘建,在妻子的產房外焦急不安地等了數小時后。
一個哭聲清脆的女嬰被助產護士小姐姐抱了出來了。
她就是今天的主人公:潘曉婷。
潘曉婷出生時,中國的獨生子女計劃生育政策剛開始施行。
因為一家只能生一個孩子,所以她是家里獨女,亦是父母的心頭肉。

(潘曉婷)
爸爸潘建是個典型的東魯漢子,性格開朗,意識超前,愛好繁多。
他不僅是拖拉機廠的車工,還是當時廠招待所的負責人,有著不錯的管理能力。
業余時間,潘建喜歡運動,特別是打臺球,球技很是了得,在當地享有“潘一桿”的美譽。
潘曉婷出生后,為了更好地照顧妻子和女兒,他還拜師學習魯菜,廚藝達到了魯菜特等二級。
潘曉婷的媽媽也是拖拉機廠的工人,但性格相對文靜。
3歲的時候,為了培養女兒的淑女氣息,和陶冶情操。
媽媽給她報了畫畫班,培養她對圖畫的感覺。
上幼兒園后,她正式開始學習畫畫。
從這時起,她把自己的童年,連同后來一半的少年時代,全部都獻給了畫畫,直到即將讀高中。
整整12年的時間,年少懵懂的潘曉婷,除了正常的學校課業學習,平時投入時間最多的就是一直在堅持練習的畫畫。
為了練好自己的畫技,畫出一流甚至超一流的畫作,她幾乎將自己課余玩耍的所有時間都用來畫畫了。
因為她有個很大很誘人的夢想:考上美術學院,成為畫家。

1997年,中國迎來了建國48周年生日,同時也迎來了一悲一喜兩件大事。
悲的,是鄧小平爺爺的與世長辭。
喜的,是七月一日的香港回歸。
悲盡喜至的好年景,已經出落成一枚美少女的潘曉婷,在這一年的年初,隆重地過完了15歲的生日,也迎來了她自己人生的兩件大事。
一件是初三畢業,另一件是報考美術學院。
遭魔又遇鬼般的初三,在六月底結束了最后一門文化課考試后,就宣告畢業了。
過程順利得就像一場告別痛苦,奔向自由幸福的勝利大逃亡,沒有一絲留戀。
計劃上高中的同學,畢業后就如愿進入躺平時代。
他們去迎接香港回歸,或組團游歷山河了。
但潘曉婷不行,她的美術學院專業課考試,被安排在七月底。
因此,除了魔鬼般的初三,她又進入了將近一個月的藝考突擊地獄。

人生有兩大悲劇,一是萬念俱灰,一是躊躇滿志。
前者是因為喪失希望和信心,后者則剛好相反。
潘曉婷在她人生的第二個學業岔路口,遭遇了后一種悲劇,而且速度來的很快。
苦逼地熬到七月底,終于考完了美術專業課。
15歲的美少女潘曉婷,和滿懷信心與希望的父母一起,開始徜徉在繼續拿起畫筆,走向職業畫家的美好未來。
不曾想,在快樂如意的暑假行將結束之前,卻收到了校方方向完全相反的另外一種消息通知:美院考試成績未通過,不予錄取。
十三個字的一句話,像一場猝不及防的心靈地震,剎那間,震碎了這個姑娘持續做了12年的畫家夢。

沒計劃讀高中,美術學院之路又斷了。
大好的人生正值豆蔻年華,卻沒了奔跑的方向。
潘曉婷比她的同齡人更早更迅速地迎來了真正的米字路。
彼時,已離開體制的爸爸潘建,為了增加家庭收入,在一所中專院校附近開了一家臺球館,但生意時好時壞。
考學失利的潘曉婷,從小就跟著超級愛打臺球的爸爸玩耍穿行在各個臺球廳。
爸爸開了臺球廳以后,課余時她偶爾還與同學一起到那里溜達。
暑假結束,正值新的開學季,潘曉婷卻無學可上。
這讓她很喪也很愁,比她更喪更愁的,是她的父母。
怎么辦呢?

爸爸深思熟慮后,悄悄慫恿她去練習打臺球,試試走職業臺球運動員之路。
上世紀90年代末的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擴大,興起于1400年,已有將近600年歷史的臺球運動,在中國內地雖然已經很時髦。
可在日常街頭巷尾的臺球案子上打球的,99.9%都是男性。
一個長相清秀又年紀輕輕的大姑娘打臺球?
且不說周圍的人會怎么看,練習了這個運動,能有什么前途呢?
15歲的潘曉婷,心里很是沒譜,所以拒絕了爸爸。

有句話說,命運為你關上一扇門,也會為你打開一扇窗,甭管它是用什么方式。
1997年夏天的一天,潘曉婷帶了一個關系要好的朋友到爸爸的臺球館。
她本來是計劃看看爸爸,順便在那里聊聊天、解解悶的。
但到了臺球館后,朋友一時興起,便順手拿起一個案臺上的一根球桿,裝模作樣地站在案臺邊開始好奇地比劃打球。
朋友想當然地以為,自家是開臺球館的,那么潘曉婷自己的球技應該不錯。
沒想到拿起球桿邀她上場比劃一場時,潘曉婷竟說她只是看爸爸打過,自己不會。
這讓朋友又尷尬又意外,于是就隨口調侃了她幾句:
“你堂堂臺球館的妙齡公主,竟然不會打臺球?哈哈哈哈.....這是香港回歸祖國后,最冷門的笑話了吧!”
這幾句看似不經意的調侃,不久卻給潘曉婷的命運,帶來了180度的大轉折。


被命運刺激上球臺的狠人
老話說,世間大多煩惱,刨根究底皆因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受到朋友調侃的潘曉婷,在尷尬中送走朋友后,獨自返回了臺球館。
她越想越郁悶:臺球館的公主就必須會打臺球才正常嗎?這算什么道理?
想來想去,潘曉婷最終還是把自己的煩惱告訴了爸爸潘建。
潘建本來就愁無良方,聽了她的心里話后,再次試探性地問她:“畫家夢反正做不成了,不如就練習臺球怎么樣?或許打得多了,也會愛上的。”
潘曉婷認真地想了想,最后接受了爸爸的提議,決定先試試看。
談完心里話的第二天,潘曉婷和爸爸一起到臺球館,找到了朋友曾拿起的那根球桿,開始了臺球知識的學習和練習。

為了不讓堅決反對她練臺球的媽媽發現練球的事,父女商量好,撒善意的謊言。
她告訴媽媽自己在球館附近的中專學校找到學上了,平時需要住校,周末才能回家。
為此,潘曉婷在臺球館置備了簡單的留宿用品:一張行軍床,一床棉被,和一些洗漱及女性用品。
一周之后,潘曉婷對臺球從0到1式的,有了很多基本認知;
她也對爸爸之前給她的建議,有了新的想法。
她告訴爸爸,自己不討厭臺球,可以接受每天練習。
所以她想試試在臺球運動上,做職業運動員看看。

做事一項認真極致的爸爸,很嚴肅的提醒她:
走職業運動員之路的話,就不能像玩票一樣的,只是試試看。
畢竟訓練球技需要時間,參加運動比賽也需要時間。
但青春很有限,玩不起。
為了讓潘曉婷對這個提醒有認知,爸爸帶她看了一部自己特別喜歡的電影《龍的傳人》。
在電影里,周星馳和吉米懷特在臺球上的兩次巔峰對決,給了潘曉婷極為深刻的震撼。
她對爸爸說:“打臺球太神奇了!我要像周星馳那樣的活的精彩!”。
事后,潘曉婷與爸爸約定:拼盡全力,成為職業臺球運動員。

彼時,職業臺球運動是歐洲人的天下,中國尚未有自己的臺球運動隊,運動員就更不用說了,專業的教練更是鳳毛麟角。
作為忠實的資深臺球迷,爸爸潘建深知,若確定職業化的練習臺球,對自己和女兒來說,就是拿青春賭明天。
結果會怎樣,一切都不得而知。
因此,開不得半點玩笑。
若不確定,那女兒就沒有玩票式練習的必要,因為沒有目標就是浪費時間。
跟女兒再三確認決心后,爸爸潘建為潘曉婷制定了一份極為嚴苛的魔鬼訓練計劃:
每天訓練8——12小時;
沒有周末,每周休息半天;
熟知熟記臺球基本知識;
苦練狠練打球基本功;
生病時治病,病愈繼續;
以拿大賽事冠軍為目標。

強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適應了訓練計劃后,潘曉婷在爸爸的指導和監督下,非常快地將球技從零提高到了熟練運用。
后來,為了找到更多旗鼓相當的打球對手,爸爸潘建甚至在自己的球館循環設置迷你擂臺賽:以賭球為誘餌,潘曉婷若打輸了,對方免費在球館玩一天。
去球館應戰的都是臺球發燒友,而且基本都是男選手。
一段時間下來,在力量上明顯處于弱勢的潘曉婷,基本沒贏什么球,絕大部分都是輸球。
為此,潘建給女兒制作了專門練習手臂力量的沙袋,每天綁在胳膊上讓她練習,直到訓練結束。
而本來就時好時壞的球館生意,因為總贏不了別人而免費,收入直接下滑到了虧本,甚至連續地虧本。

但為了提升女兒球技,爸爸潘建給女兒找對手的狠勁,一點兒也不亞于狠命堅持訓練的女兒。
他不斷地尋找球技好的發燒友,不斷地變著方法,吸引別人來跟女兒打球。
精進技能的事,專注的付出,就有專注的回報。
她在極端的魔鬼訓練計劃里,極端刻苦地堅持行走到1998年。
接觸臺球僅半年時間,16歲的潘曉婷迎來了她職業化臺球之路的第一場全國性比賽。


打遍九球天下無敵手的“天后”
1998年,中國第一個全國九球公開賽在北京舉行。
潘曉婷是參賽年齡最小的選手。
她一路過關斬將,硬是從64名參賽選手中,成功殺出重圍,最終以9:7的戰績,如愿獲得大賽冠軍,贏得4000元冠軍獎金。
拿到賽事獎杯后,已經整整半年沒有好好享受過生活的潘曉婷,向爸爸提了一個要求:吃一只38元的北京烤鴨。
比任何人都更心疼女兒的爸爸,查了北京地圖后,帶著潘曉婷一路坐車,去了口味最純正的北京烤鴨餐廳——全聚德。
到了店里坐下點餐時,父女倆才從服務員口中得知,全聚德的北京烤鴨不是38元一只,而是138元一只!
懂事的潘曉婷聞言,跟爸爸改口說,不吃烤鴨了,吃點別的吧。
但爸爸潘建知道,女兒是心疼花錢。
畢竟球館虧血本已經很長時間了,又瞞著妻子,自己手里拮據的情況,女兒早就知曉。
為了不讓女兒遺憾和失望,爸爸最后咬了咬牙,給女兒點了半份北京烤鴨。
烤鴨上桌,潘曉婷看著爸爸難受的失聲痛哭......
大賽的決賽,進行了電視直播。
因此父女倆結束北京之行回到家時,潘曉婷的媽媽也通過電視驚悉了女兒訓練臺球的事情。
但后知后覺的媽媽,已經來不及繼續反對了。

1999年,為了更專業的精進球技,潘曉婷隨爸爸去杭州,向當時國內最頂尖的九球教練員陳信平和顏永興,學習最頂尖的九球技戰術和最新的技戰理念。
2000年,全運會舉行。
潘曉婷在大會上,接連拿下9個冠軍,創造了大會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還被上海臺球協會選中。
全運會后,他們舉家前往上海。
2002年,潘曉婷第一次獨自一人前往日本,參加第35屆大板九球公開賽,并以9:1的戰績,拿下女子組冠軍。
2003年,花式九球中美天后國家邀請賽在美國舉行。
潘曉婷在大賽上,艱難地殺入決賽。
但因最后失誤丟分,最終屈居亞軍。

2006年,球技已經達到國際頂尖水平的潘曉婷,作為當時中國最頂尖的女子九球運動員,開始進軍職業領域內最高水平的美國女子職業臺球巡回賽WPBA。
在這一賽事的年終開幕式頒獎典禮上,她拿到了年度最佳新人獎。
同年,多哈亞運會舉行,因為賽制臨時改成之前從未有過的八球賽。
不熟悉把球技戰的潘曉婷,在比賽中頻頻出現失誤,最終與冠軍失之交臂。
這極大地影響了她隨后的九球賽事,以至于案燈、小鳥等意外接連出現后,潘曉婷心態崩潰,最后只獲得了一枚屈辱的銅牌。
2007年,是潘曉婷職業生涯最高光的開掛年。
年初,她參加美國大湖公開賽,并奪得冠軍。
接著,她又在安麗杯女子花式撞球世界錦標賽中,擊敗菲律賓選手,成功登上世錦賽的冠軍寶座,成為中國首個臺球運動世界冠軍。
賽后,因為密集的賽事大獎,和非同尋常的曝光度,潘曉婷開始在國際和國內大火。
2008年,潘曉婷拿下BCA比賽冠軍,和日本大板公開賽冠軍,實現了所有頂級賽事的全滿貫。
同年,中國女子九球臺球隊誕生,潘曉婷成為首批國家集訓隊隊員。
2009年,在京滬臺球性別比對抗賽中,潘曉婷以2:1擊敗臺球王子丁俊暉。
2010年,她在亞運會上獲得金牌,一雪多哈亞運前恥,競技狀態和精神狀態都達到了巔峰。
她在這一年的征戰中,實現了個人職業生涯的大滿貫。
時年,潘曉婷28歲,出道臺球運動12年,已累計獲得10個頂級職業冠軍,“九球天后”的美譽,就此遠播千里。


布局破圈富養人生的跨界達人
電影《奪冠》中,教練郎平與球員朱婷有一段經典的對話:
“你為什么打球?”“為我爸媽。”
“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再想!”“成為你。”
“你不用成為我,你成為你自己就行了!”
找到自己,成為自己的過程,更多的時候,都像蚌育珍珠:
吞下無數極端的辛勞、疲憊、苦痛、孤寂、煎熬后,才能看見自己付出的成果。
人生的可能,是一分一分打出來的,也是一秒一秒堅持來的。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職業化臺球路上的一個個冠軍獎杯,堆積出了運動員潘曉婷,在職業領域前所未有的熱度和關注度。
她的一舉一動,在2013年的安麗杯世界女子撞球公開賽之后,迅速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

在與對手賴慧珊的公開賽中,當雙方的大比分咬到6:6平時,案臺上還剩下6、7、8、9四顆球。
潘曉婷瞄準的是遠臺6號,但在她俯身開桿時,胸部不小心碰到了9號,這個意外被網友們戲稱為“大球碰小球”。
裁判認定潘曉婷比賽犯規,導致潘曉婷以6:7輸掉比賽,結果賽事引發球迷巨大爭議。
爭論被輿論發酵后,潘曉婷的顏值、身材、情感等也快速被關注。
那一年后,歷經12年的持續高峰之后,潘曉婷很快迎來了自己的而立之年,也迎來了自己人生的職業低谷期。
直到2016年,她低調的獲得CCTV5賀歲杯邀請賽的冠軍。
2017年,世界九球中國公開賽在上海舉行,潘曉婷參賽,但成績不理想,最后止步八強。
之后,她參與的賽事逐年減少。
2018年,她與好友韓寒切磋球技。
結果,韓寒在臺球廳,被潘曉婷狂虐。
韓寒整晚只負責一件事,那就是開球。
因為只要開球后,潘曉婷就可以一桿打到底,直接奠定勝局。
次日,韓寒發文《我也曾對這種力量一無所知》,曝出被九球天后潘曉婷打臺球狂虐的故事。

(沈騰、潘曉婷和韓寒)
同年6月,潘曉婷入駐某音,成為第一位入駐短視頻的體育明星。
目前她的個人社交賬號已累積粉絲高達960萬之多。
2019年作為對好友韓寒的補償和回應,她客串了韓寒的賀歲電影《飛馳人生》的拍攝。
她在片中飾演男主角的前女友,有5秒鐘時長的出鏡,沒有臺詞。
2020年,隨著直播帶貨行業的興起,熱愛旅行也愛選品購物的潘曉婷,組建直播帶貨團隊,開始嘗試跨界經營。
她也時常出席一些明星藝人的線上活動,其中一個與相聲演員岳云鵬的入駐平臺三周年紀念合影,推出一天,收獲550萬點贊。
2021年1月,潘曉婷當選上海臺球協會副會長。
之后她擴大了自家的臺球館,并成為專職臺球教練。
隨后有球迷發現,漸漸沉寂的她,早就在跑馬進軍娛樂圈。
她先后參加了很多媒體的綜藝活動、電視真人秀節目,以及電影電視的客串,還推出過自己的個人單曲。
10月,有媒體曝出,潘曉婷的個人資產已經累積超過10億元人民幣。
潘曉婷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說過一段特別深刻的話:
“無論嘗試任何形式的跨界,我的身份都只有一個——臺球職業選手。
多領域內的嘗試,不斷地從失敗中積累經驗,吸取教訓,鍛煉和培養自己的逆商。
學會在困境中自我的解決問題,才是能夠反哺和提升到自己職業能力的地方。“
出道臺球運動23年,如今的潘曉婷直接參與的賽事少之又少。
但她在其他的領域內,卻完成了一場對自己人生的跨界布局。
爸爸潘建對女兒的職業生涯,驕傲又滿足。
他一直跟女兒強調一個理念:做事,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塔尖上的人,玩票其實是浪費生命。
從一個懵懂少女,成為中國最冷門的運動項目里,最熱門的頂級大神。
如今,說潘曉婷是中國臺球界的領軍人物,也仍然有效。
拍寫真,做代言人,做電競手,賽車手,拳擊手,帶貨主播,旅行攻略達人,好物分享家,教練,碼字愛好者,經營管理人,刑警表演愛好者......
已經40歲的潘曉婷,正以“九球天后”為中軸,在各個領域,不斷嘗試,也不斷刷新著人們對她的定義。
高顏值,高能力,高逆商,是球迷貼給她的硬核新標簽。
在一篇題為《停在最好的時光里》的文章里,她這樣評價自己的選擇:
“青春只給我們初見的機會,這一切不會再來,不會再走,不會再見。
若人生需要推倒重來,站在同樣的路口,我還是會選擇臺球。
是它帶著我,翻山越嶺,跋涉到了更遠更大的世界,也成長為更好的我自己。”
感佩這姑娘的豐盈深刻的靈魂,也欽佩她別具一格的富養人生格局。
作家蘇岑曾說過:
沒有一個人的盛名是從地上撿來的,每個大神,都被烈火炙烤過。
潘曉婷的如鉆人生,是浴火淬煉,但又何嘗不是鳳鳥重生呢?

等待人生完滿的大齡剩女
狠人李曉懿講過一個很有名的經濟學現象——人生的不可能三角。
大意是說,一個人在人生的三個關鍵方面,不會總是如愿又如意。
事業、家庭、能力,總要有一個欠缺些,接近些,但不會達成完滿。
拋去耀眼奪目的職業光環,卸下勇于闖蕩的蛻變包袱。
如今40歲的潘曉婷,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大齡剩女。
在忙碌緊張的職業生涯巔峰期,她也曾偶遇過幾次露水姻緣。
但奈何情深緣淺,終究沒有長久。
如今,榮耀半生,她什么都不缺,只缺一位可以匹配她,陪伴她的伴侶,來完滿人生的巨型航船。
經濟學領域那個普遍適用的不可能三角,會出現例外或者奇跡嗎?
作者:朱小鹿&一點新奕
關注我@朱小鹿 ,閱讀更多百萬級爆文。
你好,我是朱小鹿博士,是90后,也是武漢大學博士,新加坡國立大學博士后。
主業一門心思搞科研,副業用零碎時間寫稿。
用動人的筆觸,寫走心的真實故事。
關注我@朱小鹿。或者點贊、評論、私信我,互相探討學習,一起努力蛻變,成為更優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