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推移,大多數高校一志愿的復試工作都結束了,更多的可能是在開展調劑復試的事項,所以現在已經能夠看到很多高校的錄取結果了。越來越多的同學成功上岸,當然背后更多的是失敗的。
考研本身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盡管你很努力,也不能夠保證百分之百上岸。但是不管能不能上岸,只要是輸給對手也能讓人心服口服,而現在卻有很多情況是不能讓人心服口服的,壓分、歧視、高分被刷等等,不僅如此還有高校竟然一志愿無一人錄取。

多所高校錄取人數為0
考研最大的特色就是每個考生只能報考一個學校,那么理論上高校就應該在報考自己學校的這一批考生中進行擇優錄取,這一規則既然已經堅持了這么多年,那么只要規則沒變的情況下,高校就應該遵循這一規則。
只要考生符合最低的國家線要求,就不應該再設置別的阻礙。調劑的存在本來是為一些有能力但運氣不好的同學準備的一次機會,但現在卻慢慢演變成了很多高校提升自己生源質量的工具。

什么初試壓分、復試歧視等等,通過各種途徑來騰出名額讓給本校考生或者讓給調劑來的高質量生源。正是在這種“畸形”的邏輯下,出現了一系列復試錄取的怪相,比如多所高校一志愿不錄取一人。
其中2023年武漢大學的軟件工程專業,計劃招收21人,其中保研生20人,統招只招收1人,這本身就已經很不公平了,結果就是這僅有的1個統招名額竟然也沒有招,上線人數為0人。

存在這種情況不止武大,還有北京工業大學教育學專業,沒有錄取推免生,復試之后擬錄取的人數為0。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育學專業擬招生8人,而復試之后,所有的考生也都成了炮灰。
全國有七八百所招生單位,偶爾出現初試無人上線的情況也是能夠理解的,但是今年考研已經這么難了,這些上線的同學們已經非常不容易了,又何苦在復試中不給一點機會呢。

考研人已經很難了
回過頭來看,23考研報考人數有477萬,而23研究生錄取人數應該在124萬左右,除去博士研究生和保研生,通過統招錄取的人數可能也就只有76萬的樣子,這也就是說477萬人報考、76萬人錄取。
這個錄取率不足20%,已經是歷年最低了,畢竟考研只是升學考試,這在升學領域應該是錄取率最低的了,高考都有90%以上,所以考研的同學真的已經很難了。
有些院校如果真的不想給考研的同學機會,那么建議直接在招生公告中明確指出自己的要求,比如不招收雙非,別給了考生希望,最后又讓人絕望。學校倒是無所謂,但是同學們是要花費一年的時間來備考的,考生耗不起啊。

總結
針對這種高校和專業,同學們惹不起,也只能是想辦躲了,盡管他們做得很不地道,但是我們也沒辦法改變,所以未來想要考研的同學在選擇學校的時候一定要多收集信息,盡可能避開此類專業。
當然,擇校還有很多要注意的事,比如招生名額的比較少的、初試壓分的、復試歧視嚴重的等等,后面會專門用一篇文章來分析哪些高校和專業不要選。

關于考研復試、調劑、擇校的問題,都可以關注、私信咨詢作者。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歡迎在下方點贊、分享以及轉發!